1. 东撞西窜意思?
  2. 良渚文明是古越族创造的吗?

东撞西窜意思?

东奔西窜,读音 dōng bēn xī cuàn,汉语成语,跑到东,又窜到西。到处逃窜。出自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》。

基本信息

中文名东奔西窜拼音dōng bēn xī cuàn出处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》第六二回:“钱塘县派差去查过,果然那些狗东奔西窜,践踏田禾。”

正文

成语典故

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》第六二回:“钱塘县派差去查过,果然那些狗东奔西窜,践踏田禾。

1、东逃西窜的拼音:

[ dōng táo xī cuàn ]

2、东逃西窜的意思:

窜:逃走、乱跑。逃到东,又窜到西。到处逃窜。

3、东逃西窜的出处:

明·冯梦龙《醒世恒言·卖油郎独占花魁》:“因那年避乱南奔,被官兵冲散了女儿瑶琴,夫妻两口,凄凄惶惶,东逃西窜,胡乱的过了几年。”

4、东逃西窜的近义词意思与拼音:

(1)、落荒而逃[luò huāng ér táo]

形容吃了败仗慌张逃跑。

(2)、豕突狼奔[shǐ tū láng bēn]

豕:猪;突:猛冲。象猪那样冲撞,象狼那样奔跑。形容成群的坏人乱冲乱撞,到处搔扰。

5、东逃西窜的反义词意思与拼音:

(1)、束手就擒[shù shǒu jiù qín]

捆起手来由人捉拿,形容因无法脱逃或无力反抗而甘愿被擒获。

6、东逃西窜的造句

(1)但是现在呢,孙策自己都被打得东逃西窜,到现在还生死不明,还有周瑜,被刘尚气得又是吐血又是昏迷。

(2)几人东逃西窜,却是到了一条死胡同之中。

(3)章进督率人众,把生石灰一包包一块块的抛进署内,水龙喷上冷水一淋,石灰烧得沸腾翻滚,清兵东逃西窜。

(4)魔族老祖宗达眼通名之后便发动了一连串的攻击,直把五人打的东逃西窜,异常狼狈。

(5)其他弓箭手连忙扔掉弓,拔出腰刀自卫,却被他撵着东逃西窜!其他一百多名登城士兵包括梁兴,乘着城楼上混乱的空挡,也都借着冲杆攀爬而上。

指没有目的,没有方向的东躲西藏,东奔西跑,乱走乱逛的意思。形容做事没有计划,目标不明确,瞎摸乱做,也形容被逼被惊吓时的乱跑乱撞。

有时也形容漫无目的的探索出路和方向,也有时用在有闯劲,有胆实,有干劲的意思表示。也可以形容受到惊吓时的慌慌张张,匆匆忙忙等。

良渚文明是古越族创造的吗?

是的。良渚地方古時就是夾在吳國(今蘇州為中心)與越國(今錢塘江以南)之間。

從考古遺址分析,在1萬年前就有上山文化部落人群生活在浦江,嵊州,武義,金華,衢州等區域,直到8000年左右的跨湖橋文化。跨湖橋文化在7000年前因海平面上升,遷穢至河姆渡(我判斷),形成河姆渡文化。河姆渡文化經歷一千餘年的發展進入父繫社會。

進入父繫社會後,生產力發展較快,人口快速增加。出現人多田少現象。

BC4000年左右,現在的杭嘉湖地區是以馬家浜文化為主體的母繫社會,群落分布少而散。因海平面下降露出來很多沼澤地,為開墾成水稻良田成為可能。

一群河姆渡文化健壯的青年男性,發現了這片剛裸露出來的良田。便有組織地越過錢塘江,白天開墾荒地,播撒種子;晚上约会女人,莺歌燕舞。當糧食豐收之時,兒子也哇哇落地,憑著父繫生活方式的習慣,收獲的糧食用來撫養女人與孩子。

馬家浜文化就這樣在一片恩愛聲中快速且快樂地演進為崧澤文化。

崧澤文化不斷發展,並吸收來自西邊北邊的其他文化,在BC3300年進入良渚文化時期。

雖然這個史前文明沒有歷史古籍記載。但我們還是在良渚文化遺址發掘中找到了陶器,石器,玉器的相同性。

特別是通過對甲骨文“越"字的分析,更加直觀地告訴我們,“越"一族就舉著“戉",越過高山,越過大河,開疆拓土,繁衍生息的一族人,他们掌握农时,种子,武器戉。所以至今仍有视福语越来越好。他們在北緯30度立足1000餘年,在遭受淘平面上升和錢塘江口淤堵的情況下,再次南下北上西進,融入創新創造其他文明,奠定了中華文明。